
- 主页
- 大纲
- 教学指导
《电路基础》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课程,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做、拟”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项目为载体的一门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它遵循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职业标准和人才质量培养标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具有电路基本理论及电工基本使用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包括:理实一体教室、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等,通过教师对各类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和讲解后,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参考教材、技术相关资料,制定各步骤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素质目标在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创新意识、综合运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1)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勤于思考的精神;(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3)具有团队精神和协调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和全局观念;(4)具有创新、创业、开拓发展的精神。(5)具有设备安全运行与操作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知识目标通过《电路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达到:(1)掌握电路、磁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电路与磁路的组成及特性;(2)理解常用电工仪表仪器的原理及组成;(3)理解基尔霍夫定理、电桥平衡的条件、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4)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三要素以及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的概念、电路的频率特性;(5)了解电气系统元器件的选用和安装的基本理论;(6)掌握普通电气系统安装、调试原理和基本方法;(7)熟悉电力安全生产,防雷与接地等知识。(三)能力目标学习完成本课程后,学生应当具有以下能力(1)具有电力工程电路图的识图、绘图能力;(2)能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3)能识别和正确选用电阻、电容及电感等元件;(4)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器仪表;(5)能正确选用和使用测试仪器仪表对电路进行测量和调试;(6)能独立进行简单电路设计,能对电路故障进行判断并加以解决;(7)能处理电机和电器控制电路的简单故障;(8)具有查阅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的能力;
-
文本:

主讲教师